岳西翠蘭茶產于安徽省大別山腹部的岳西縣。該茶外形芽葉相連,舒展成朵,色澤翠綠,形似蘭花,香氣清高持久,湯色淺綠明亮,滋味醇濃鮮爽,葉底嫩綠明亮。岳西翠蘭創制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。1985年被國家農牧漁業部評為全國名茶。并在1991年獲“七五”全國星火計劃銀質獎,1996年獲農博會金獎。
岳西名優茶葉于1985年5月經安徽省新名茶與良種茶審議會評審正式定名為“岳西翠蘭”,同年6月在國家農牧漁業部召開的全國優質名茶評選會上被評為11種全國名茶之一并首先在南京茶莊試銷,深受廣大飲茶消費者的喜愛。
1985年包家河的石佛寺和姚河的黃樹試制的岳西翠蘭,在安慶地區名優茶評比中奪得前2名。同年將2個試制點茶葉混合,送農業部參加全國評比,評為全國新創名茶。1989年全國名茶復評中,再次榮獲名茶稱號。
1990年代岳西縣又相繼開發岳西翠芽、岳西翠尖,形成了岳西翠蘭名優茶系列。
岳西翠蘭茶園全部分布在深山壑谷之中,絕大部分海拔在600――1000米之間,茶園終年云霧迷漫,茶芽鮮嫩肥壯。岳西翠蘭茶葉,一般在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鮮葉,經揀剔、攤涼、殺青、理條、毛火、足火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,制作工藝考究。1985年后,經茶葉技術人員不斷研制創新,現已形成多檔次、多種類、多風格、多價位的岳西翠蘭系列產品。主要有:岳西翠芽、岳西翠尖、岳西翠蘭、岳西蘭花、岳西綠月、川嶺香、岳西炒青、岳西黃茶等。用于制作岳西翠蘭系列產品名茶的茶樹品種有地方群體種,有石佛翠、石佛香、901、舒茶早、烏牛早、龍井43、浙農139等無性系良種。翠蘭茶葉岳西全境皆產,最優產區有三大自然片:一是以姚河香爐沖為核心的姚河、頭陀、黃尾、主簿、石關等鄉鎮:二是以包家石佛寺為核心的包家、古坊、河圖、青天、來榜等鄉鎮;三是以田頭閔山為核心的田頭、五河、菖蒲、中關等鄉鎮。全縣有翠蘭生產銷售企業300余家。
岳西翠蘭圖冊岳西翠蘭自創牌以來,殊榮不斷。茶葉,1985年獲農業部“優質農產品”稱號,被評為新中國首批新創“十大名茶”之一。此后,兩度獲中國國際(蕪湖)茶博會金獎,獲安徽省首屆茶博會金獎,“安徽省十大品牌名茶”稱號,“中茶杯”金獎,安慶市“十大農業名產”稱號;岳西縣,先后被國家定為名優茶生產基地縣、無公害茶生產示范縣、國家科技支撐項目——茶葉清潔化生產控制研究實施縣等。
為發展岳西特色支柱產業,加快山區新農村建設步伐,岳西縣委、縣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動當地茶產業又好又快發展。2003年作出專項決定,把茶產業作為全縣農業結構調整第一主線、農村經濟第一產業和農民增收第一渠道的大事來辦。以每畝810——1230元的高額補助,幫助農民、企業規模發展高標準茶園基地;以生態的理念,加快無公害化、清潔化生產進程;以工業、商業的理念,定標準、打品牌;以先進文化理念,豐富提升翠蘭茶業內涵與品味。當前,全縣已有茶園基地12.4萬畝,年產干茶2300噸左右,產值1.5億元上下,獲國家有機、綠色、無公害“三品”認證茶園8萬畝,獲QS認證企業十余家。安徽農業大學教授、著名茶業專家王鎮恒,校長、教授、著名茶業專家宛曉春,副校長、教授、著名茶業專家夏濤,教授、著名茶業專家詹羅九、方世輝等,先后來岳西指導工作,對岳西優越的生態環境和岳西翠蘭茶優異的品質,均給予了高度評價。中國書法家協會會長沈鵬先生,為岳西親書“岳西翠蘭”四個大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