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蓋山米茶外形芽頭緊秀重實,米粒大小。據說一筒茶有一筒米重,“米茶”之名,由此而來。茶芽茸毛特多,色澤銀光隱翠;內質香氣清鮮高雅,滋味清甜,毫味重;湯色谷黃嫩綠明凈,葉底翠綠勻齊。
曬青
包括室外曬青(使茶青萎蔫)和曬青后茶青移入茶廠內涼青(使茶青得到初步返活)兩個階段。曬青時間早晨茶青、春季茶青時間較長。夏、暑、秋茶青,下午茶青曬青時間較短。曬青的具體做法:進廠茶青先攤放在竹笪上散發葉溫,厚度為10厘米左右。然后將攤放在竹笪或竹篩上的茶青置于室外曬坪上曬青,厚度以3厘米為宜。曬青過程中翻拌3—4次,一般情況下,當室溫達到26—28℃時,則室外曬青20—30分鐘即可,曬青適度的標準是:以頂葉下數第二葉為準,葉片由原來的青綠有光曬至暗綠無光,并由原來的緊張狀態變成柔軟,手摸有柔滑感便可收青,攤放在室內陰涼處涼青。
做青
又稱搖青或碰青,包括搖青或碰青和靜置兩個交錯過程,是產生色、香、味的關鍵工序。做青時室內的溫度以22—26℃為宜,相對濕度75%—85%最為理想,所以一般單樅茶做青均在當天傍晚7點至第二天上午6點。搖青次數為6—7次,歷時12—14小時。 每次搖青后,茶青必須攤放在竹制的直徑為105厘米的簸箕土,靜置一段時間,如此交替進行。第一、二、三次用竹制的直徑為130厘米,深為28厘米,網眼為0·5厘米×0·5厘米的搖篩,中橫一梁,綁掛在茶青房的梁上,每篩投葉5—6公斤,兩人對面手執篩沿作上下搖動,使片在篩內作波浪式滾動。第四至六次用竹制的長200厘米、口徑為75厘米、網眼為0·6厘米×0·6厘米的搖篩,每分鐘轉35轉左右,投葉量為25—35公斤,在長筒形搖籠中搖青,每次搖青后,葉片返活,氣味增長(第一至三次靜置時為水青氣,第4—5次做青后靜置時為青辣氣,第六次做青后靜置時為花果甜味略帶青氣),靜置后葉片氣味將消失時,應進行第2次搖青。每次搖青后靜置時氣味嗅之以清純為優,將近殺青時以清甜微青或蜜香帶青味為好。做青適度標準:茶青香氣顯著,葉片綠紅比例恰當,綠的面積占70%,紅的面積占30%,參考做青工序:第一次搖篩(來回十五次),靜置2小時。第二次搖篩(來回三十次)靜置2小時,第三次搖篩(來回四十五次),靜置2小時。第四次搖籠(5分鐘),靜置2·5小時,第五次搖籠(10分鐘),靜置2·5小時,第六次搖籠(20分鐘)靜置1—2小時。制作工序殺青選用電動滾筒殺青機,每次投茶青量以15—25公斤、炒5—8分鐘下機為宜,殺青適度的標準是:葉片皺卷,葉色綠明,手捏茶胚無水分,干松不粘手,茶梗折而不斷,聞之有清香。
揉捻
采用35型或40型揉捻機,熱揉(下殺青機后即可上機揉捻),揉捻時間以7—10分鐘為宜,揉捻適度標準:細胞破損率40%左右,條索緊而不松。
初烘
采用自動鏈式烘干機或手拉百葉箱式烘干機,烘溫為110—120℃,時間20—30分鐘,至七成干下機攤涼。
復焙
將攤涼后的茶葉置于篩溫為50—60℃的焙籠上,烘培1.5—2小時,中間翻拌2—3次,茶葉攤放厚度為焙籠高度的一半。中間挖一個寬1.5厘米的小洞。焙籠上用簸箕覆蓋,以防香氣散失。當烘至干嗅清香、茶梗折之即斷、茶葉捏之即粉碎、含水量為5%左右為適度,出焙、攤涼、包裝。
1、瓦罐儲茶法
此法古代就有明人馮夢禎<快雪堂漫錄>云:"實茶大甕,底置箬,封固倒放,則過夏不黃,以其氣不外泄也."茶葉含水量不能超過6%.可用生石灰除濕.具體操作方法同石灰塊保存法。
2、罐藏法
容器選用裝糕點或者其他食品的金屬聽、箱、罐、盒,或鐵或鋁或紙或紙品,或方或圓或扁或不規則性.重要的是茶要干燥,袋口封好.此法簡便,取同方便。
3、塑料袋貯茶法
選用密度高、高壓、厚實、強度好、無異味的食品包裝袋.茶葉可以事先用較柔軟的凈紙包好,然后置于食品袋內,封口即成。
4、熱水瓶貯茶法
可用保溫不佳而廢棄的熱水瓶,內充干燥的雀舌,蓋好瓶塞,用蠟封口。
5、冰箱保存法
五蓋山米茶裝入密度高、高壓、厚實、強度好、無異味的食品包裝袋,然后置于冰箱冷凍室或者冷藏室.此法保存時間長、效果好,但袋口一定封牢,封嚴實,否則會回潮或者串味,反而有損五蓋山米茶茶葉的品質。
賞茶:由茶罐直接將茶倒入茶荷(一種盛茶的專用器皿,類似小碟)。由專人奉至飲者面前,以供其觀看茶形,聞取茶香。
溫壺:將熱水沖入壺中至半滿即可,再將壺內的水倒出到茶池中。
置茶:將茶荷的茶葉撥入壺中。
溫潤泡:注水入壺到滿為至,蓋上壺蓋后立將水倒入茶公道杯中。(目的是為茶葉吸收水份并可洗去茶的不潔之嫌。)溫杯燙盞:將公道杯中的水再倒入茶盅中,以提高杯的溫度,有利于更好的泡制茶葉。
第一泡:將適溫的熱水沖入壺中,注意時間以所泡茶葉的品質而定。
干壺:執起茶壺,先將壺底部在茶巾上沾一下,拭去壺底的水滴。 倒茶:將茶湯倒入公道杯中。
分茶:將公道杯的茶湯倒入茶杯中,以七分滿為宜。
洗壺、去渣:先將壺中的殘茶取出,再沖八水將剩余茶渣清出倒入池中。
倒水:將茶池中的水倒掉。清洗一切用具,以備再用。
1、美容護膚,抗衰老。
五蓋山米茶所含的抗氧化劑有助于抵抗老化。因為人體新陳代謝的過程,如果過氧化,會產生大量自由基,容易老化,也會使細胞受傷。SOD(超氧化物歧化)是自由基清除劑,能有效清除過剩自由基,阻止自由基對人體的損傷。五蓋山米茶中的兒茶素能顯著提高SOD的活性,清除自由基。五蓋山米茶所含有的茶多酚,能夠起到清除面部多余的油脂,收斂毛孔的作用。
2、塑身減脂。
五蓋山米茶含有茶堿及咖啡因,可以經由許多作用活化蛋白質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,減少脂肪細胞堆積,因此達到減肥功效。也就是茶葉中的咖啡堿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,可以幫助消化,增強分解脂肪的能力。
3、防輻射。
茶多酚及其氧化產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質鍶90和鈷60毒害的能力?,F在的白領階層經常使用電腦,免不了會受到輻射的侵害。
4、提神醒腦。
茶葉中的咖啡堿能促使人體中樞神經興奮,增強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,起到提神益思、清心的效果。所以建議大家在白天疲勞的時候也可以喝綠茶提神。
5、利尿解乏。
茶葉中的咖啡堿可刺激腎臟,促使尿液迅速排出體外,提高腎臟的濾出率,減少有害物質在腎臟中滯留時間??Х葔A還可排除尿液中的過量乳酸,有助于使人體盡快消除疲勞。
6、抵抗病毒菌。
茶多酚有較強的收斂作用,對病原菌、病毒有明顯的抑制和殺滅作用,對消炎止瀉有明顯效果。對急性和慢性痢疾也有治愈作用。
五蓋山米茶,產于湖南郴州的五蓋山。該山為嶺南山脈之一,山峰聳立,直插云霄,峰頂常年被云霧、雨、露、雪所蓋,故稱五蓋山。五蓋山山勢雄偉,綠林蒼翠,澗流淙淙,冬無嚴寒,夏無酷暑,土質肥沃,為花崗巖母質發育的灰砂土,堪為種茶之佳境。人稱“五蓋山七十二峰,峰峰有寶;一峰無寶,也有黃連甘草”,可見這里資源之豐富。 五蓋山茶早在明代已被列為貢品。當時多系清明時采摘“末開苞”的嫩芽制成。相傳所制茶葉“一升茶有一升米重”;沖泡時,杯中熱氣,初時猶如一朵白云蓋碗,然后呈線狀裊繞二尺余散去;杯中茶芽芽尖朝上,柄端朝下,有幾起幾落,飲之“茶味清洌,頰齒留香”,但那些“體弱未慣飲者,只可半盅;多則頃即昏眩,汗出涔涔”,此茶性烈,由此可見。
米茶沖泡后,杯中熱氣初時猶如一朵白云蓋碗,然后變為線狀裊繞上升至二尺余才散去;杯中茶芽芽尖朝上,柄端朝下,幾起幾落,品飲后覺得“茶味清冽,頰齒留香”,飲后余香生津。。由于米茶特別珍貴,當地人們連祭祀廟里的菩薩之前,也要先飲上好的米茶作為洗滌腸胃,以表對菩薩之敬意,祈禱菩薩保佑自己。
五蓋山不僅茶葉好,泉水亦好,郴州南7.5公里的園泉,水味甘醇,水質清潔,水色晶瑩,水溫冬夏相近,用以沏茶,香氣清洌,滋味鮮甘,唐代詩人劉禹錫盛贊飲五蓋山米茶后“悠揚噴鼻宿醒散,消峭徹骨煩襟開”。
說明飲這種香氣撲鼻的茶葉,頭腦即刻清醒,胸中的煩躁也一掃而光了,面對不少名士,都曾慕名前往郴州,取水煎茶,飲之為快。
唐代陸羽曾品評了天下各地名泉共有20處,五蓋山郴州南7.5千米處的園泉,被陸羽稱為“天下第十八泉”。該泉水質清潔,水色晶瑩,水溫冬夏無異,恒溫18℃左右,用以沏茶,香氣格外清純,滋味尤為甘美,古時歷代名士過往郴州,都慕名前往,以一飲米茶、園泉水為快。宋代留下的“天下第十八泉”石刻,至今還完好地保存著,成為郴縣八景之一。
五蓋山米茶制造方法業已失傳。1980年以來,經湖南省有關單位組織力量多次試制而成功。產品經湖南省名茶評比和有關單位鑒定,均獲得高度評價,被譽為湖南名茶中的一顆明珠。
本文標題:五蓋山米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