岳陽黃茶生產歷史悠久,唐代初期已是名列前茅的優質茶,中唐已成為宮廷皇室中的貢品。據李肇《唐國史補》載:“風俗貴茶,茶之名品益眾。劍南有蒙頂石花,或小方,或散芽,號為第一。湖南有衡山,岳州有灉湖之含膏”。在《唐國史補》中還有灉湖茶帶入西藏的記載。
宋代飲茶盛行,當時的灉湖含膏已演變為白鶴茶和黃翎毛。宋代《岳陽風土記》中有“白鶴茶”的記載:“灉湖諸山舊出茶,謂之灉湖茶,李肇所謂岳州灉湖之含膏也,唐人極重之,見于篇什。今人不甚種植,惟白鶴僧園有千余本,土地頗類此苑,所出茶一歲不過一二十兩,土人謂之白鶴茶,味極甘香,非他處草茶可比?!睂υ乐蔹S翎毛的記述則見于馬端臨的《文獻通考》。
明代岳州茶已有岳州之黃翎毛,岳州之含膏的記載。據明代陳仁錫《潛確類書》:“潭州之獨行靈草,岳州之黃翎毛,岳州之含膏?!陨蠟槲羧罩哑??!睆纳鲜鑫墨I推斷,白鶴茶和黃翎毛是黃茶類名茶君山銀針和北港毛尖。
清代時期的岳陽黃茶步入了鼎盛時期,岳陽黃茶由單一的品種發展為君山茶、北港茶、龍窖山茶等,深受歡迎。江昱《瀟湘聽雨錄》載:“洞庭君山之毛尖,當推第一?!痹丁峨S園食單》載:“洞庭君山出茶,色味與龍井相同,葉微寬而綠過之,采掇最少?!蓖巍逗鲜≈尽份d:“巴陵君山產茶,嫩綠似蓮心,歲以充貢?!薄耙夭枋⒎Q于唐,始貢于五代馬殷,舊傳產灉湖諸山,今則推君山矣。然君山所產無多,正貢之外,山僧所貨貢余茶,間以北港茶摻之。北港地皆平岡,出茶頗多,味甘香,亦勝他處?!边@段記述不僅說明君山產茶歷史,進貢時間及數量,還進一步闡明了灉湖茶即今岳陽黃茶。
民國時期,岳陽黃茶曾一度消沉。
1950年,中國人民解放軍湖南省軍區獨立團派遣直屬連來君山種植茶葉,恢復岳陽黃茶。
2000年出版的《君山銀針》中的數據顯示,岳陽茶園面積達到14800公頃,至此,岳陽黃茶的發展步入正軌,產業不斷擴張。